时间:2025-04-22
来源:作曲系 作者:商沛雷、高缨、石莹
中国音乐学院党委书记王旭东带领作曲系师生赴江苏采风
时间:2025-04-22
来源:作曲系 作者:商沛雷、高缨、石莹
4月15日至19日,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大型民族管弦乐《江风海韵》”项目主创团队赴江苏苏州、太仓、南通三地开展了为期5天的创作采风与交流。本次采风活动由学校党委书记王旭东率队,作曲系主任高缨,作曲系党总支书记王雪薇,研究生院副院长、学科办公室主任康啸,党院办公室副主任朱晓婷,附中理论与作曲学科主任、项目文案负责人石莹,作曲系教师温展力、谢文辉、王东旭、商沛雷,附中理论与作曲学科副主任贾悦,中国交响乐团驻团作曲家黄凯然等团队成员,以及作曲系教学秘书王美淇与部分作曲系、音乐学系硕士生、博士生共同参与此次采风活动。
作为中国音乐学院学科建设项目,“大型民族管弦乐《江风海韵》”旨在通过民族管弦乐这一载体,融合现当代音乐创作手法,展现江苏地区丰富的音乐文化,并带动硕博研究生共同参与学习研究,促进创作水平、学科建设水平以及服务国家社会发展水平共同提升。这部展现江苏音乐文化时空脉络的作品将由苏州民族管弦乐团于江苏南京、苏州、南通和北京等地开展巡演。此次作曲系师生团队深入江南文化腹地,实地采集民间器乐、戏曲、曲艺等江苏民间音乐素材,体验江苏多元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为创作具有鲜明江苏民族音乐文化风格和时代气息的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积累鲜活素材。
4月15日晚,采风团队首站走进具有百年历史的苏州光裕书厅,体验了苏州评弹艺术的独特魅力。苏州市评弹团国家一级演员徐震、王婷婷为团队演绎了《枫桥夜泊》《茉莉花》《钗头凤》三支经典弹词开篇,并呈现了长篇评弹《武松》中极具戏剧张力的选段《大郎做亲》。两位艺术家以扎实的功底将不同作品演绎得各具特色,使得师生们对苏州评弹“依字行腔、腔随情转”的特点有了更为深刻的领悟。
4月16日上午,师生一行来到苏州民族管弦乐团,与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党支部书记兼总经理杨飞、艺术指导朱昌耀、艺术业务部副主任王曦,以及乐团首席演奏家们举行座谈,对大型民族管弦乐《江风海韵》的创作与演出进行了交流研讨。座谈会上,杨飞总经理首先介绍了乐团的基本情况、所取得的成绩以及近年来开展原创作品委约创作的情况。作曲系主任高缨介绍了大型民族管弦乐《江风海韵》的主旨思想和创作团队成员。作曲家们也逐一发言,对各自创作乐章采用的音乐素材和性格特点做了介绍,并与乐团演奏家们就创作演出的细节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作为二胡演奏家与作曲家,朱昌耀老师对本项目的创作提出了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建议,并强调,在创作中需兼顾传统民族乐器的独特个性与整体合奏的融合性。最后,高缨主任在总结中表示,作曲系创作团队将与乐团密切合作,着力打造一台全面反映江苏音乐文化特质、符合时代审美特征的艺术精品。
16日下午,采风团队在苏州玄妙观欣赏了苏州传统“十番鼓”的演奏。乐师们为师生们带来了十番鼓“正套”《百花园》“散套”《碧桃花》、粗吹打《将军令》和经韵声腔《玉皇颂》等精彩的演奏。 “十番鼓”是由苏州道教笛曲和鼓段组成的吹打乐,以各种曲牌和不同速度的鼓段交替演奏为特色。顾再欣老师为大家讲解了每首乐曲的特色:《百花园》明亮、欢快,《碧桃花》仙气缭绕,《将军令》气氛欢腾热烈,《玉皇颂》赞美了玉皇之仁慈。演出结束后,老师和同学们就十番鼓乐器的演奏问题向法师们提问交流,乐师们细心解答并现场示范,使大家深入体验了传统十番鼓的精妙技艺和独特魅力。
4月17日下午,师生们来到了太仓江南丝竹馆,聆听了由“丝竹情组合”和“五洋乐团”带来的精彩演奏。演奏的曲目中既有包括《中花三六》《欢乐歌》在内的江南丝竹传统“八大曲”,也不乏运用江南丝竹音调特点新创作的乐曲。乐团完美演绎了江南丝竹“小、轻、细、雅”的艺术特色,令在场的师生们陶醉不已。随后,师生们与五洋乐团的省市级非遗传承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探讨了江南丝竹“死谱活奏”的即兴式特点,这种演奏方式允许乐手在基本旋律上进行“加花”“减音”“长音”等即兴发挥,使得每一次演奏都充满新鲜感和独特性。交谈中,演奏家们对江南丝竹的深厚情怀和他们的精湛技艺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4月18日,本次采风之旅迎来了令人难忘的终章——南通站。在观摩了五山滨江片区、南通大剧院和“童声里的中国”少儿艺术创研活动基地后,师生们有幸欣赏了由南通市通剧团带来的通剧《陈英卖水》片段的精彩表演。通剧非遗传承人叶香老师倾情演绎“十字悲腔”“七字悲腔”等近十种经典唱腔,展示了通剧唱腔中极具特色的“擞音”演唱方法。
在表演后的座谈交流环节,党委书记王旭东关切询问了通剧这一稀有剧种的传承与保护现状,并希望传统通剧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迈出坚实的步伐;在保持传统老戏老调的同时,能与时俱进、突破创新,使其更加符合当代观众审美需求,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鸣。他鼓励同学们在创作中,不仅要吸收优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更要讴歌人民,拥抱新时代。
此次采风不仅是一次深入民间、挖掘传统音乐文化的田野实践,更是一次与地方艺术形态深度对话、激活创作灵感的审美觉醒。通过沉浸式研习苏州评弹、江南丝竹、南通通剧等传统音乐文化,团队构建起贯通传统与现代的音乐语汇体系,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当代转化注入新动能。民族管弦乐《江风海韵》将以声景叙事重构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江苏表达,通过解构江南音乐文化基因,并与当代作曲技法的多维碰撞中实现地域音乐文明的创造性转化,最终升华为兼具历史纵深与时代精神的音乐华章,为弘扬中国音乐文化贡献学术智慧与艺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