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17
来源:图书馆 作者:胡文琴
图书馆举办2024“全民学习周·中华传统文化工作坊”活动
时间:2024-12-17
来源:图书馆 作者:胡文琴
为进一步让我校师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展文化视野,2024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期间,图书馆于12月12日至13日举办了第九届“中华传统文化工作坊”活动。本次活动以曲艺和音乐类非遗为主题,邀请青年学者进行专题讲座,结合“京津冀曲艺类非遗项目巡礼”展览,旨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师生对非遗项目的认知与保护意识。
活动内容丰富多样,亮点纷呈。12月12日下午,本次传统文化工作坊的第一场讲座《大美非遗 多彩“燕春”——探索京津冀地区曲艺类非遗的魅力》在图书馆一楼文化视听空间举行,图书馆党支部书记、副馆长靳婕致开场词,讲座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禹主讲。他深入剖析了京津冀地区曲艺类项目的传承实践、艺术特色、历史渊源及现实意义。同时,通过对比研究,揭示三地相同及不同曲种之间的相互影响与融合,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曲艺文化。此次讲座由我校声歌系徐天祥教授担任学术主持人,其凭借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丰富的知识储备,为听众提供了专业且深入的引导。
12月13日下午,第二场专题讲座《音乐类非遗的历史脉络与当代实践》由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馆员应姿主讲,她从非遗的概念和定义、音乐类非遗的历史脉络、音乐类非遗的当代实践三个维度,探讨了非遗的丰富内涵,展现了音乐类非遗在现代社会中的活力和挑战。本次讲座有助于师生深化对非遗的理解,使其能够更深刻地把握非遗的丰富内涵,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行动结合、指导实践、服务社会,从而在音乐类非遗保护的实践中发挥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该讲座由我校音乐学系赵晓楠教授担任学术主持人,他通过清晰且有条理的引导,帮助现场听众更好地理解了音乐类非遗的丰富内涵和当代价值;同时还结合自己的研究经验和见解,为师生提供了独特的学术视角和思考路径。
此外,图书馆还结合讲座特别策划了《京津冀曲艺类非遗项目巡礼》展览,通过图文实物等多种形式,展示了京津冀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曲艺类非遗项目。师生通过参观展览,不仅了解了这些项目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还感受到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该展览于12月12日开展,展览时间将持续至2025年1月。
图书馆“中华传统文化工作坊”活动于2016年启动,每年举办一届,今年已是第九届。该系列活动得到广大师生的积极响应和好评。通过中华传统文化工作坊,师生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了解和认识,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此次活动中讲座和展览的丰富内容,一方面让师生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另一方面,让师生更加关注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提高非遗保护意识,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师生在参与活动后纷纷表示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希望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深入了解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且将积极投身到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中去,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未来,图书馆将继续秉承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宗旨,举办更多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同时将加强与相关机构和专家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活动质量和水平,为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