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5
来源:教务处 作者:孙杨
学校为2024级本科新生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
时间:2024-09-05
来源:教务处 作者:孙杨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深化高校专业课程改革提高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能力的意见》要求,学校本学期正式将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纳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9月4日下午2时,在国音堂歌剧厅内,一场别开生面的国音《人工智能通识导论》课拉开帷幕。在教务处精心筹备下,2024级全体新生及其他选修生300余人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此课程的开设,得到了北京市教委的高度重视及多次指导,汇聚了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讯工程学院及科大讯飞团队的专业力量,共同为音乐学子的“智能未来”铺设道路。课堂上,教务处处长付晓东教授引领同学们踏入AI+音乐的艺术实践殿堂。付晓东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对科技的敏锐洞察,向同学们阐述了科技与艺术融合的美好愿景。他强调,要努力开发出国音自有的音乐大模型与音乐元宇宙品牌,以科技助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守正创新。并向在场同学们发出了“向AI+音乐进军”的号召。付晓东教授的精彩开讲,激发了同学们对“AI+音乐”的无限想象与探索欲望。
国音《人工智能通识导论》旨在全方位提升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与创新能力,并聚焦于将人工智能技术助力中华民族音乐的教育、传承与创新。课程分为三个模块:模块一聚焦于人工智能基础理论,通过线上+线下的翻转课堂模式,利用市教委统一建设的“市级人工智能通识课”资源,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主任朱超教授亲自指导,为学生打下坚实理论基础;模块二探索前沿领域,结合中国音乐学院办学特色与优势,由付晓东教授以其在音乐声学和音乐科技领域多年深耕的功底经验,带领同学们用人工智能技术,叩开音乐创新的大门;模块三为实习实训环节,教务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团队将组织同学们走出校园,参观高新技术产业AI典型应用场景,并将举办AI+音乐的学科应用竞赛。这一举措不仅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到人工智能技术的魅力,更为他们搭建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有效平台。
中国音乐学院此次全面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是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积极举措,充分体现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探索创新与实践突破。学校致力于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课程体系建设,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音乐人才,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