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英,女,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教育学院长聘副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学院特聘教授。1976年10月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汉族,中共党员。1999年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学位,2004年获北京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与人类发展系工作。2015-2018年担任埃及开罗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2019年3月至今担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与政策系主任、院长助理,北京大学教育质性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领域为教育政策研究、质性研究方法和应用;当下专注于研究县域教育生态、新中国高等教育场域的形成、在学校教育研究中使用图像方法。教学致力于“教育政策研究基础”、“质性研究方法”、“现代中国教育传统及其变迁”、“公共政策评估”等。在《音乐研究》《中国音乐》《中国音乐学》《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等刊物上发表9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的专著代表作有《县中的孩子:中国县域教育的生态》《教育政策变迁中的策略空间》《教育建国:1949-1952年高等教育新正统的形成》《发现我的田野:步步深入做质性研究》,发表的**表作有《高手何以在民间:中国传统音乐传承中文化能力的获得与转换》《音乐教育作为国家资产:走向共同建构与协商的社群主义》《理解中国乐派:视角转换与范式建构》《从学习时空分布的自由闲暇区间寻找减轻学业负担的可能性》《素质教育20年:竞争性表现主义的支配及反思》《Ignorance as a Method: Rethinking Academic Burden in an Accelerated Society》《促进大学教师卓越教学:从行为主义走向反思性认可》《高校个体竞争与学术合作困境:“首席研究员制”下的科研助理聘用考察》《大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宏观逻辑与大学教师学术工作的微观行动:审计文化与学术文化的较量》《普通高校招生多元录取机制的“理念型建构”:因果适当还是意义适当?》《理解教育政策:现象、问题和价值》等。最新专著《县中的孩子:中国县域教育生态》是揭示中国县域教育问题的首创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术作品,在此基础上拍摄的“十三邀”纪录片《灌木也能成乔木》(第8季第6期)引起政府和社会的极大关注和好评,为国家推进县域教育振兴提供了重要的决策支持。书籍获得第12届春风悦读榜年度榜单“春风白银图书奖”、第十九届文津图书推荐奖等40多个奖项。
担任中国教育政策与规划专委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分会理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生涯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家校协同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分会理事等学术组织职务;获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北京大学第十二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突出贡献奖;荣获黄廷方-信和青年杰出学者、北京大学未名学者、人物杂志2024魅力人物、新周刊2024年度社科学者。慕课“质性研究方法”获得“国家精品在线课程”“国家一流本科生课程”等奖项,“学习强国”平台首批推介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