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学院特聘教授,青岛耶胡迪梅纽因学校特聘教授,世界著名音乐出版社德国朔特签约作曲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创作委员会秘书长及副会长。入选全国宣传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荣获“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他是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联合委员会、伦敦圣三一音乐学院及澳洲地区的钢琴考级首次选用作品的中国作曲家。其创作被澳大利亚ABC广播电台称为“无与伦比的现代作品”。传略及作品载入《中国音乐家辞典》、《中国交响音乐博览》、《中国钢琴独奏作品百年经典》等。
张朝生于云南,在滇南哀牢山区生活了14年,浸染于当地各民族音乐之中。自幼酷爱美术、诗词和书法。5岁随母亲马静峰学习扬琴,6岁学习小提琴,7岁学习钢琴,10岁学习手风琴,11岁随父亲张难学习作曲。14岁起在滇池畔云南省文艺学校学习钢琴5年,师从庄远莺、叶俊松教授。在学习期间曾得到傅聪、朱工一、杨俊、周广仁先生的悉心指导。在创作上习作了大量钢琴曲和小提琴曲、歌曲及乐队作品等。1987年以作曲、钢琴双学位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师从夏中汤、向世钟教授。199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研究生班,师从郭文景教授。曾任中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多彩中华”世界巡回演出团音乐总监,并在近10年的巡演中访问了欧、美、亚、非洲等地区的数十个国家。
张朝追求民族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创作思想及本真自然的音乐风格。作品曾在国内的“金钟奖”、“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及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际比赛中荣获多项奖励。
主要代表作有: 弦乐四重奏《图腾》,钢琴曲《皮黄》、《滇南山谣三首》、《中国之梦》、《努玛阿美》《自然一号》,钢琴协奏曲《哀牢狂想》、《琴动山河》,管弦乐《山之舞三首》、《云南色彩五幅》,合唱交响曲《甦生颂》,大型民族管弦乐套曲《七彩之和》,民族管弦乐《干将莫邪幻想曲》,二胡协奏曲《太阳祭》,柳琴协奏曲《青铜乐舞》,阮协奏曲《日月歌》,琵琶协奏曲《天地歌》,第一扬琴协奏曲《盘古》,第二扬琴协奏曲《和》,合唱《春天来了》,四幕抒情歌剧《芥子园》,三幕传奇歌剧《小河淌水》(与父亲张难合作),舞剧《草原记忆》,音乐剧《我的乌兰牧骑》,大型森林舞台剧《边城》,唱片《神话-山海经上古传说》等。影视音乐:《狃花女》《宝莲灯》《东方朔》《凤求凰》《四十九日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