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传宝,安徽怀宁县人。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者”特聘教授,教育学部学术委员会主席,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荣誉主任,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荣誉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副会长(兼任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主任)等。2022年以来担任中国音乐学院教育学院特聘教授。
檀传宝先后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1996年在南京师范大学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1996-199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站工作,1998年5月出站、留校工作。2000年竞聘全校“优秀人才机动岗”,破格晋升为教授。2001-2004年曾经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2005年获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4年度)资助。2014-2017年兼聘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学者”特聘教授。2019年起兼聘为首都师范大学“学校德育研究院”首席专家,2020年起兼聘为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中小学德育研究所研究员。
曾经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日本名古屋市立大学(Nagoya City University)、伦敦大学教育学院(Institute of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London)、日本鸣门教育大学(Naruto University of Education)印度尼西亚日惹国立大学(Universitas Negeri Yogyakarta)等境外机构访学或讲学。
所在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教育学原理”的主要依托单位。担任专职和兼职专家的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主要研究领域为:德育原理、教师伦理学、教育基本理论、教师教育等。
截止2024年12月,已发表学术论文、学术评论等200余篇,撰写个人专著10余部、诗文自选集2部。其中《德育美学观》获得过国家图书奖提名奖(1997)、中国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1998);《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获得过国家博士后基金资助、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2003);《让德育成为美丽的风景——欣赏型德育模式的理念与操作》、《走向新师德》入选“影响教师的100本书”(2009),北京市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8、2010)等。2007、2008、2011年曾经3度入选“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发布的“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