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汉族,博士。
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乐派研究与传播基地兼职研究员;
东亚音乐考古学会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史学会综合史专业研究会研究员;
吉林大学珠海校区客座教授;
中国音乐史学会理事;
中国音乐图像学会副会长;
《中国音乐》杂志编委;
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专家评委。
专业方向: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音乐美学史、中外音乐交流史的教学与研究。近些年,开始涉足音乐考古、音乐图像学领域。
发表的学术、评论、翻译文章:
《“吕氏春秋”的音乐史学价值研究》、《“管子”论乐的思想基础》、《享誉世界的中国古代杰出音乐家——朱载堉》、《坚持唯物史观 坚持反思的楷模——择评冯文慈对杨荫浏史稿的择评》(评论)、《欧洲民间音乐比较研究绪论》(译文)、《关于中国民族乐理的论辩》、《拓展文献资源开发面构建中国古代音乐史学史料系统》《肯尼斯?鲁宾逊“对朱载堉十二平均律理论贡献的评判性研究”简评》、《朱载堉乐律研究思想辨析》、《论朱载堉乐律研究中的“以数为本”思想》、《以道寓器——论朱载堉乐律研究中的道器合一思想》、《山西汾阳田村后土圣母庙壁画中音乐图像研究》、《看得见的盛唐音乐文明——唐李憲墓壁画研究》、《传统视野下中国民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特征探微》、《史前音乐文明寻绎》、《陕西神木大保当汉墓画像石中汉匈民族和睦相处的历史呈现》《“回到古人的世界理解古人”——评罗艺峰教授的中国音乐思想研究》等50余篇。
著作: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三字经)音乐·舞蹈篇》(1995年);《明代音乐史》(合著,2006年);主编《冯文慈80华诞纪念文集》(2009年);《大学音乐》(合著,2009年);《朱载堉乐律思想研究》(2013年)。
主持、参加过的科研课题:
教育部科研课题:“中国音乐文库”中的古代音乐文献标点注释(2000年);
北京人文社科规划课题:《朱载堉乐律思想研究》(2005年);
北京市高校“拔尖创新人才选拔”课题:《中国音乐学术史》(2007年);
北京市属高校人才强教计划—拔尖创新人才项目:《中国音乐学术史研究》(2010年);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历代乐书研究》(2010年);
北京人文社科研究课题:《冯文慈研究》(2012年);
北京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0世纪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科成果创新与拓展研究》(2013年);
国家重点规划课题:新编《音乐百科全书》撰稿(2014年);
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国家重点课题:《乐律学大师——朱载堉研究》(2014年)。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看得见周秦汉唐(宫廷)音乐文明》(2018年)
在研课题: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管乐器文献、图像及文物资料集成与研究》之子课题《中国古管乐器图文大典》(2017)。
获奖情况:
入选北京市“民族音乐学术创新团队”(2005年);
北京市申报国家“中国古代音乐史精品课程”授课人(2007年);
北京市“中国音乐史优秀教学团队”成员(2008年);
中国音乐学院“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8年);
第八届全国高校学生中国音乐史论文评选“优秀指导教师奖”( 2014年);
指导的硕士论文获第十届全国高校学生中国音乐史论文评选“优秀论文奖”(2018)。